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同心筑梦,济往开来


  2018-12-14

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朱鹤

“同济堂”是一个有130年历史的老字号,多年来始终围绕“同心协力,济世为民”之初心,不懈地努力着。

同济堂自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创号,历经清末、民国、抗日和国内解放战争的战乱与动荡,新中国成立以来,又经历公私合营、国企改制,无论社会、政权如何更迭变换,企业性质如何改变,都始终坚持“同心协力,济世为民”的初心,为一方百姓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同济堂老字号是伴随着中华民族从弱到强的艰苦历程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无论是在产业拓展,企业规模、硬件设施,还是在员工的幸福感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地进步。在历史的浪潮中,一代代同济堂人审时度势,将一家小小的药店,发展成为现如今集种植、科研、生产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1994年,同济堂成为贵州省第一家获“中华老字号”殊荣的医药企业,2008年,同济堂的传统中药文化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同济堂加入中国医药集团,在这一平台上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后劲,紧扣贵州省“大数据”“大生态”“大扶贫”三大主战略,在“千企改造”“一企一策”的政策支持下,同济堂2017年落成的新厂以国家《智能制造2025》战略为基础,建设了满足“中药制剂全流程智能制造”条件的厂房车间和硬件设施设备,此项目在去年获得了国家工信部的立项,也让同济堂成为贵州省唯一一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医药企业。

一、“同心协力,济世为民”——为民众而诞生,为健康而诞生。 

清代末叶,贵阳商业日渐发展,人民对医药卫生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当时药店很少,规模不大,设备简陋,加工更差,且药味不齐,成方率低,以致供不应求,常常影响治疗乃至贻误病机。甚至有的店家见利忘义,销售劣药伪药,如以草席冒充麻黄,杂骨冒充虎骨,官桂冒充厚朴等。

面对贵阳医药现状,曾任云南巡抚的唐炯与辞官归里的名绅于德楷相商,在贵阳正新街创建了旨在崇尚医德、讲求质量、价格公道与服务民众的“同济堂”药店;并立店训“同心协力,济世活人”。

同济堂店堂仿照北京同仁堂药号布置,集医疗配方、药材购销、加工炮制与成药制作为一体。创店之初便立下了三条规矩“购药须出地道,制作必须精细,配授必依法度”。力求货真价实,严格管理,服务周到,切实做到药品真,品种全,制作精,买卖公平,取信于民。很快同济堂的办店宗旨和经营方针便深得人民好评,鹤立于同行业中,名扬省内外。形成了北有“同仁堂”,南有“陈李济”,东有“胡庆余堂”,西有“同济堂”的格局。 

同济堂药材严格实行尊古炮制的加工标准,精细制作。这一做法保证了药物的疗效,使同济堂声誉骤增,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整个贵阳药品行业的标准,贵阳药业市场秩序也逐渐变得井然有序,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也使同济堂成为了贵阳药业的佼佼者。

时光荏苒,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成立了。1956年初,同济堂联合贵阳中药业界,实行了公私合营,贵阳中药业的第一次资产重组,就在同济堂的带领下开始了。随后,同济堂中药饮片加工厂建立,合营前几个大药店的特色品牌都建立起中成药生产线;1964年,贵阳市药材公司成立,同济堂成为五个直属中心门市部之一。

二、改革开放  焕发新生——向制药工业进军。

时间走到上世纪90年代,那时中国改革逐渐深化、商品飞速发展、用药需求激增,同济堂人不忘初心,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用药需求,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因时而变的智慧,在保持原有正新街老店特色的基础上,向制药工业进军,生产出自已的独家特色药品。

同济堂深知:“要发展制药工业,就必须要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必须做好自主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于是,在拳头产品“仙灵骨葆胶囊”工艺生产不断渐进的同时,1999年-2002年间,同济堂先后研发了“枣仁安神胶囊”“润燥止痒胶囊”“滇白珠糖浆”“复方牙痛酊”等13个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截止2006年,同济堂有7个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拳头产品“仙灵骨葆胶囊”获得国家级技术秘密保护,并获得“世界骨伤科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骨伤科协会特别贡献奖”等荣誉。

经过多年的建设,同济堂一共获得了36件发明专利,其中,“仙灵骨葆胶囊”和“润燥止痒胶囊”都获得了中国国家发明专利奖。同济堂也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同济堂制药板块从小规模生产,到改制国营老厂,从建设符合GMP要求的修文厂、小河厂,到全资收购老来福药业等省内外药企,同济堂一步步走来,坚定而执着。1997年至2007年间,同济堂年产值从500万提升到6.54亿,销售收入从665万提升到4.28亿,上缴利税从91万元提升至1.1亿元。

三、坚守初心 继往开来——迈步走向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济堂也在时代的浪潮里,不忘“同心协力,济世为民”之初心,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报国图强的情怀,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向着百亿中药梦前行。 

2013年,同济堂加入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医药集团,依托于国药集团的这一央企平台,实现了产业链条和技术设备的全线升级,并极大地拓展了同济堂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后劲。

2017年,以国家《智能制造2025战略》为指引,紧扣贵州省“大数据”“大生态”“大扶贫”三大主战略,结合贵州省“千企改造、一企一策”的政策,按照国药集团整体的要求和部署,同济堂以“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标准建设了同济堂新厂。

新厂建设定位是“国内一流,国际领先”。具备年产100亿粒中药固体制剂的生产能力,全负荷生产可实现年产值逾60亿元,是目前西南地区产能最大的口服中药固体制剂生产基地。

同济堂的新厂的建设,离不开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大环境的支持。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标志着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摆在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位置,使得中医药发展环境更优化,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适逢其时,同济堂于2013年加入中国医药集团,央企平台的“大格局”“大战略”“高定位”让同济堂在短短的几年之内飞速提升与发展。

在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的“大力发展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基础上的先进制造业”战略引领下,在国药集团“一次规划、一步到位、总体实施”的部署下完成的。同济堂致力于中药制剂全流程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大力推进核心技术装备的创新应用,突破关键短板装备的技术瓶颈,开发中药制剂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建设高规格、智能化的现代中药生产基地。

以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孙宜春博士为项目带头人的团队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将传统制作的中药产业与现代化、智能化的设备结合到一起,从厂房的设计、布局到人性化、科学化的物料传递,再到数据的采集、分析与运用都充分发扬了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实现了从中药提取到制剂,再到包装、入库全流程的中药生产智能化。形成具有传统特色的,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的中药企业。    

同济堂的“中药制剂全流程智能制造”项目,于2017年获得国家工信部立项。使一个与时俱进的百年老字号尽显时代风采,同济堂不但继承和发展了创立之时的“购药须出地道、制作必须精细、配售必依法度”的三条古训,更让同济堂和传统中药真正地插上了现代化腾飞的翅膀。成为贵州省唯一一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医药企业。

在生产管理方面,同济堂重点强调全员参与和全过程的管理,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与环节都进行全面有效的管控。同济堂始终以以GMP为执行准则。在目前“四个最严”的严格监管形式下,我们的GMP运行进入了一个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及常态化的管理状态,充分地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均一,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

在科研方面,近几年来,同济堂依靠以党委委员孙宜春博士是科研带头人的这支高水准的研发团队,全方位地开展科研工作:包括对现有的大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及标准化的研究,对配方颗粒的生产以及标准的相关研究,对经典名方的研究。同时,同济堂也承担着贵州省中药材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2015年成为贵州省第一家通过认证的企业,在2018年通过再认证。公司一共获得了36件发明专利。同济堂也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公司注册商标160多件,驰名商标3件,公司核心商标“同济堂”“仙灵”“老来福”等具有较高知名度。

目前,集团公司已有 2 个经典名方:桃核承气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获得 2017 年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资助,这为同济堂后续更多经典名方的开发探索出成熟的研发规律。而集团公司在全国多个省份布局的中药产业园,更是拥有丰富优质的中药材资源,这也为同济堂的研发需求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为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2018年,同济堂赠设了“共享中药——智能煎煮配送服务中心”,它是以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和物联网为技术支撑,以专业快捷的物流网为依托,采用了同济堂饮片公司优质的中药饮片,遵循中医药传统的煎煮工艺,遵照标准煎煮的流程,为患者提供从处方到汤剂的一站式的煎药配送服务。未来同济堂还将向着“配方颗粒”产业进军。

在新的时代,同济堂定将在更广阔的舞台,焕发出全新的光彩。同济堂这个百年老字号将依托国药集团的优质资源和强大实力,砥砺奋进,不断丰富同济堂文化的形式与外延。牢记“同心协力,济世为民”和“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初心,一如既往地坚守对员工,对社会,对健康的承诺。

  浏览次数:17
】【打印】【关闭